人體全身遍佈各種各樣的神經,當神經功能紊亂,就容易引起身體上的非器質性病變,引起多種不適的症狀,如頭痛、失眠、胸悶、心慌等等。神經功能紊亂,也成為自律神經失調,遇到這種情況,可關注自律神經失調中醫的養生調理辦法,能從根本上解決神經失調的問題,避免引起身體的併發症。
人體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是互相平衡和制約,西醫認為,當神經失衡打架,就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,並且人體的神經又是分佈在人體各個器官,所以症狀就會遍佈全身。中醫認為的自律神經失調,是虛勞或鬱證,多數是肝氣鬱結、氣血運行不暢所引起。自律神經失調中醫辯證治療,效果治標治本。
自律神經失調中醫角度辯證,分為四種常見類型,每一種類型都有不同的表現特徵,按類型進行調理治療為佳。
主要症狀:急躁易怒、情緒不穩、梅核氣、月經失調、痛經、胸肋脹痛、喜歡歎息、乏力疲勞等。
舌脈特徵:舍邊泡沫,氣泡,有氣滯血瘀問題的舍邊會有瘀斑、瘀點,舌苔薄或偏黃。
治療方向:依據患者的表述,觀察舌象,把脈的方式綜合判斷,這類型的自律神經失調中醫治療重在疏肝解鬱,即服用合適的藥物達到行氣溫中、散寒化濕、疏肝理脾的效果。
典型表現:自律神經失調中醫診斷的臨床表現為失眠多夢、神疲乏力、納差腹脹、便溏、心悸、眩暈耳鳴、面色萎黃等等。
舌象特點:患者舌苔淡白,舌頭兩側有齒痕狀,舌薄且小。
調理方案:自律神經失調中醫認為,心脾兩虛是心血不足和脾氣虛弱共存,治療上可配合針灸調理,服用歸脾湯、人參養榮丸、健脾丸等藥物調理。
常見特徵:手腳發熱,咽喉乾燥、夜睡盜汗、心煩失眠、兩顴潮紅、耳鳴頭暈、遺精、崩漏等。
診斷要點:通過患者表述的主要症狀,觀舌頭和中醫把脈進行。
治療建議:自律神經失調中醫治療方面,先服用滋陰降火的藥物,將體內的火降下來,同時滋補陰液。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,配合中藥進行調理。
主要表現:氣血兩虛的人也分為氣虛和血虛,前者是四肢冰冷、心慌氣短、自汗、頭暈等。後者容易皮膚乾燥、健忘、心悸失眠、手腳麻木等。
特徵分析:患者氣血虧虛到一定程度,氣血兩虛的症狀愈發明顯,常常有兩種虛症症狀。
調理原則: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對氣血兩虛型的治療,辯證服用八珍湯、歸脾湯、氣血雙補口服液等中藥湯劑喝中成藥進行調理。
觀察自己的日常狀態,如睡眠好不好,情緒起伏大不大,消化能力強不強,近段時間有無疲勞、頭暈目眩、耳鳴、發熱、心悸、失眠等等症狀。從身體表現可初步判斷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。
中藥:自律神經失調中醫辯證患者的特徵,服用相關中藥湯劑或中成藥進行調理,對症治療。
針灸:按患者特徵辯證取穴,針灸治療配合中藥調理,可達到雙倍的治療效果。
推拿:推拿按摩身體穴位,疏通經絡,調動氣血的正常運行,維持人體陰陽平衡。
拔罐:用器具在人體穴位上拔罐,能疏通氣血和經絡,須配合中藥湯劑,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功效。
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,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。中醫治療能起到積極療效,但也同樣需要大家養成規律、健康的生活作息、飲食、運動等好習慣,學會管理情緒,有健康的身體狀態,才能起到預防保健功效。
自律神經失調中醫的辯證與治療,科幫助患者合理調理身體,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。當然,大家擁有健康的生活好習慣,讓身體順應自然,才是預防自律神經失調的關鍵方法。
. All Rights Reserved. privacy polic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