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簡單認識胃息肉切除後遺症,及時調整後遺症帶來的傷害

    17526854798224294200

    胃息肉切除後遺症

    胃息肉是一種長在胃黏膜表面的組織,有這類情況的患者經常有胃脹、胃痛,胃反酸等不適症狀。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,用內鏡檢查息肉情況,再借助內鏡切除息肉,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。內鏡切除術確實方便,但也有不少患者擔心胃息肉切除後遺症的問題。

    胃息肉切除後遺症的可能性

    胃息肉切除手術是消化內科的常規手術之一,並且切除技術已經變得普遍,高安全性,但是不少人還是擔心胃息肉切除後遺症,以及後遺症有以下的可能性。

    出血:息肉大或者息肉蒂部恰好血管豐富,在切除過程就容易帶來胃息肉切除後遺症,胃部出血。部分患者可能會有黑便情況,這是胃部出血,血液在腸道內的氧化和消化變色。

    感染風險:胃息肉切除後遺症包括術後感染的情況,器械消毒不合格、術後沒有按醫囑嚴格合理,或者術後護理不當,也是有感染的風險。

    復發問題:有些人的飲食習慣,幽門螺桿菌感染等,造成胃息肉多發,及時切除也會增加復發的風險,復發的息肉有惡變的可能性。

    胃部疼痛:手術切除胃息肉的深度把握不當,切除過深時容易損傷胃壁,患者會在麻醉之後有腹痛的症狀。

    幽門梗阻:切除胃息肉後,手術可能會造成組織的炎症反應,有局部組織充血,水腫的情況。當水腫嚴重,倒是容易造成幽門變窄引起梗阻。

    胃息肉切除後的併發症

    胃息肉切除後遺症

    切除胃息肉有潛在的後遺症問題,或者直接帶來術後的併發症。通常有兩種可能發生的併發症。

    胃劇烈疼痛:內鏡切除息肉的過程會刺激到胃壁的神經末梢,從而引起上腹部的疼痛,痛感隨時間變化,息肉小,痛感可持續數小時或幾天。另外,有些患者可能是內鏡切除時,胃部的肌肉受到干擾而發生痙攣,也可能是手術的操作不當致使胃壁全層穿孔,因而導致患者的胃痛。

    出血表現:胃息肉切除後遺症包括術中和術後出血,因息肉的大小、位置,血管分佈等情況,容易損傷血管引起術中缺血。術後是過早進食質地硬的食物,導致息肉創面受到刮擦出血。

    術後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

    飲食調整:擔心胃息肉切除後遺症,術後的飲食調理至關重要。術後初期的3天之內,吃易消化的流食,如豆漿、米湯、豆腐等,少食多餐。術後的7天內沒有異常出血和腹痛,逐漸吃軟麵條、雞蛋、蔬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。術後2周可以恢復正常飲食,但拒絕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。

    運動康復:避免在術後3天內劇烈運動,可能會加劇腹部壓力,術後7天內適合休息,術後2周恢復良好,可以適合進行太極拳、散步、八段錦等溫和的運動。

    胃息肉切除後遺症

    休息調整:為避免胃息肉切除後遺症,術後避免長時間久坐和站立,多半臥位休息,保持良好睡眠。

    預防和減少後遺症的措施

    服用藥物:進行胃息肉切除術後,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,必要時搭配抑酸藥物、粘膜保護劑等藥物,減少出血的風險,促進傷口癒合。患者按醫囑規定,服用合適劑量即可。

    術後護理:術後的飲食注意衛生健康,食用新鮮、乾淨的食材,食物應徹底煮熟,不吃生食或半生食。術後2周多補充蛋白質,維生素與微量元素,加強身體的營養支持。

    減少腹壓運動:減少搬重物、劇烈運動、用力排便等動作,會增加腹壓,帶來出血的風險。

    胃息肉切除後遠期影響

    切除胃息肉有可能讓患者帶來鹼性反流性胃炎、傾倒綜合征或腸道運動障礙等健康隱患,不過目前醫療技術發達,專業的三甲醫院醫護人員操作規範,較少出現胃息肉切除後遺症,患者不用提前焦慮和害怕。

    胃息肉切除後遺症

    患者擔心胃息肉切除後遺症是人之常情,畢竟患者對此的瞭解不夠深入。在35歲以上的人群,必要每隔幾年做一次胃鏡,胃不舒服時更要及時就醫,通過胃鏡檢查胃部狀況,切除息肉做病理檢查,發現問題也能早治療。術後患者調整良好的生活方式,對預防與減少後遺症有積極作用。

     
  • 推薦文章